現代化肉雞養殖大棚建造方法,用智慧養殖系統,減少人工勞作
肉雞,作為用于食用的品種,是養殖的重點禽畜。為提升肉雞的養殖環境,提高經濟收益,便于管理。通常是采用溫室大棚形式來進行規模養殖的。肉雞養殖大棚的建造,作為肉雞養殖的場地,直接關系到雞的生長質量,不可不重視。肉雞設備,肉雞養殖設備,養殖設備廠家
肉雞養殖
在外形上,肉雞養殖大棚與普通的蔬菜大棚并無二致,也是采用坐北向南的走勢,頂部多為單坡式,跨度為8到10米,用磚墻圍護,多安裝些窗戶,兼顧到保溫與通風。
建造流程
1、選址
宜選擇具備地勢開闊、通風佳、水源近、無明顯噪音的地方,遠離居民居住的小區市鎮,可選擇如村間空地、河灘荒坡、市郊道路旁等,既能給肉雞提供適宜的養殖環境,又便于銷售運輸;
2、規格
這點需要根據養殖規模而定,比如:目標是建設一個可以養殖肉雞1300只的雙斜式大棚,那么總建設面積宜為175-240平方米,長度在25-30m,寬度在7-8m,南北走向,大約需要長4.5m左右的竹竿200根,長8m左右的竹竿20根,磚2500塊左右,若干細繩、鐵絲、麥秸或草苫等建筑材料。補充說明,肉雞養殖密度不可過高,過密則會降低棚舍通風的能力,雞更易患病,而密度過低則會造成浪費。
大棚建設
3、組裝
①大棚兩端壘磚墻,中間留門,兩側通風,留下1-2個煙爐筒孔,用來供育雛或加溫。
②蓋膜時選擇無風雨天氣,事先按長寬的規格事先粘好,直接搭在棚架上。加蓋10-20cm厚的麥秸或其他雜草到棚膜上,加鐵絲固定。頂部直徑40-50cm可調節的排氣孔,密度以3-4m一個為佳。肉雞養殖大棚四周挖上排水溝,以利雨季排水。
③將供暖、通風、供水、喂料、收蛋、清糞、籠具、光照等設備一一部署安裝,并將肉雞智慧養殖系統相關的硬件設備也同步安裝,包括硫化氫傳感器、二氧化碳傳感器、光照度傳感器、溫濕度傳感器、有害氣體傳感器,以及智能控制柜連接綁定,進行調試。另外,監測控制肉雞飲水池的水泵也需要安裝調試。
系統結構
肉雞智慧養殖系統應用說明
肉雞智慧養殖系統,依托物聯網、無線通訊、智能感知等技術,通過大量感知設備,在線監測雞舍的環境參數,數據傳輸到云平臺處理后,智能控制自動飲水機、飼喂機、風機、除濕機、取暖機、清糞設備等設備,以手動、自動、遠程三種控制方式,靈活切換,不必管理者身在雞舍也能遠程通過手機APP、電腦網頁/軟件端也能查看到雞舍的實時動態,結合視頻監控,及早發現肉雞的異常情況,實現智能化養殖。
將肉雞智慧養殖系統安裝應用在肉雞大棚上,可以大幅度降低人工勞作強度,把重復性操作交給系統來執行,如此,對雞舍的環境控制的難度也會降低。
智慧養殖場
環境控制
1、溫度:根據科學實驗表明,肉雞適宜溫度的范圍如下:1-2 日齡34-35℃,3-7日齡32-34℃,8-14日齡30-32℃,15-21日齡27-30℃,22-28日齡24-27℃,29-35日齡21- 24℃,35日齡至出欄在21℃左右,對應在智慧養殖云平臺上設定溫度控制,以1-2日為例,溫度高于35℃時聯動開啟通風設備,低于34℃時開啟取暖設備,高于36℃或低于33℃則向管理者發送報警通知,這說明可能通風取暖設備可能出現了故障,需要人工檢查下。
同時還需要明白一點,上述肉雞適宜生長的溫度僅為大數據下的參考數據,具體溫度是否合適,建議結合監控視頻來觀察雞群的生長行為來判斷。
溫度控制
2、濕度:仔雞相對濕度在50%~70%,具體細分到10日齡前則在70%,10日齡后可降至65%左右,保持棚內干燥,防止引發球蟲病。
3、光照:光照的主要作用是延長采食時間,促進生長。建議采用光照:黑暗比例為:1~2日齡24:0,3~42日齡16:8,43日齡后23:1。光照強度由強變弱,1~7日齡3.8w/㎡,8~42日3.2w/㎡,42日齡后1.6w/㎡。光照強度盡量均勻,使用60w以下的白熾燈,燈高2m,燈距2~3m為宜。安裝部署后將照明設備接入到肉雞智慧養殖系統中,設定循環控制,由系統自動啟停燈具。
智慧養殖云平臺
4、養殖密度:養殖密度原則上,根據日齡、季節、氣溫、通風綜合決定,夏季養殖密度低些,冬季高些。參考每平方米養殖密度1~7日齡40只,8~14日齡30只,逐步按照日齡降低養殖密度到9-10至每平方米。
5、育雛:育雛管理的主要難度是溫濕度控制,在原本的溫濕度控制規則下,更為細化,采用更為靈敏的通風取暖設備,隨著雛雞生長時間逐步降溫。
智能通風
6、換季管理:春夏秋冬四季的溫濕度各有不同,春秋季節氣溫適宜,相對溫濕度可在60%~70%之間。夏季必須采取有效的防暑降溫措施,避免肉雞發生中暑死亡現象,可放置3~4排通上涼水的塑料軟管,用來雞扒伏降溫。冬季棚內溫度要求一般不能低于18℃,除了常備的室內取暖設備,還可采用棚膜關閉、增加草苫等方式,用來保溫。